查看原文
其他

城市微观察:付费自习室里的年轻人,都在焦虑什么?

晚九 一筑一事 2022-03-22


今天,你走神了吗?


快节奏的城市工作与通勤生活占据大部分人的时间,在不断加快的生活节奏中,人们可能习惯了把自己安置在更便捷的生活中,去节约时间,想要“夺回”更多属于自己的空间。


● 摄影:雨婷©一筑一事


在这样的博弈中,许多人开始忍不住地焦虑、浮躁、易怒:快递次日达,外卖要准时,晚 10 分钟就会大发脾气,差评投诉一气呵成;看书的时候不到半个小时,忍不住要划一划手机,朋友圈、微博刷新一遍又一遍;甚至平时消磨时间的追剧行动都开 2 倍速观看。


更多人很难在一件事情上专注,也很难能够静下心来慢慢做好一件事,更不去幻想一生只做一件事,因为或许在奇迹发生之前,该死的“碎片时间”又过来打断,注意力又转向了其他。


前段时间,一篇名为《2019,中国付费自习室的元年》的文章在网上流传,结合第一批九零后开始步入三十岁大关的实际情况,再一次印证 “焦虑”似乎正在成为都市年轻人无可避免的属性之一。


● 摄影:雨婷©一筑一事


对于成都这座城市,人们素来的印象都是安逸、休闲,但也许对外宣传慵懒,然后闷头996,才是成都这座飞速发展的城市的现实写照。


据《成都联合办公行为报告》显示,成都有超过26.37%的人在晚上8点之后下班,北京只有19.8%,每店周均加班人数为16人,为北京的4倍,加班时长是北京的1.5倍……


2019年,成都陆陆续续出现了一大批付费自习室,它们的出现更让我们清晰地看到了这座“慵懒”城市的另一面。



“我觉得焦虑这个词比较中性”


“经营自习室本身也是一个焦虑的过程。” 李大喜坦然地说。


● 摄影:雨婷©一筑一事


李大喜和张先森(化名)共同经营着一家位于川大附近的付费自习室,名叫“浸墨自习室”。10月份开业到2020年初的两个半月时间,自习室接待人次约为300多人,目前长期会员约有100多人。


他们向我介绍:“来到这里的人,他们大部分人是有考试、考证的需求,目的很明确;还有的是一些老师,由于办公环境不能支持他做研究写作,他来这里办公写文章;还有毕业生在这里改简历、投简历,参加完面试继续来这里投简历准备下一场面试;当然也有因为焦虑而学习的人,希望得到自我提升。“


● 摄影:雨婷©一筑一事


大喜谈起自己以前期末考试备考的时候会“刷夜”学习,但是学校图书馆有时间限制,只好去学校附近的肯德基通宵学习,但是那里的舒适度仍然不高。“我们这里不是只提供一个座位,进去就会发现环境完全不一样,大家沉浸在学习的状态也很不一样。”


● 摄影:雨婷©一筑一事


付费自习室为了尽量让会员专注,环境一般是这样:每个座位都打造成为一个个“格子间”,每个小空间里有独立的灯光、置物、储物。整个房间非常安静,有的铺设了地毯,挪动座位几乎不会发出声音,整个房间很暗,有点像是“暗室”。除了学习区,还有给会员们提供一些便利设施,比如存包柜、饮水机、打印机、小卖部。毯子等。收费模式一般是每小时5元左右,或者按套餐收费,根据需求购买周卡、月卡、季卡、年卡加入会员。


“经营自习室到现在还是一个焦虑的过程,刚开业的时候没人来,对自己的经营没有底,就会感到很焦虑,到后面一两个人来,慢慢的有一定知名度之后,开始有了一些反馈,来的人也多了起来”,大喜谈及他们作为经营者的心路历程。


每年过了十二月,一批目标是考研、国家公务员、托福、各类资格证的同学纷纷结束离开,自习室也迎来一波冷却期,“入座率从90%骤降到10%,我们又开始焦虑了”。


经营者和在这里上自习的人的焦虑是两类焦虑,但是情绪是共通的 ,都是一种是心理上的压迫感 。


● 摄影:雨婷©一筑一事


”我觉得焦虑这个词比较中性。”大喜说,“焦虑营造了一种压力,但是关键看你怎么自洽,我们提供这样一种形式给他,是为了服务于他去实现目标,并缓解他的焦虑。”


对于作为经营者来说,大喜他们还远远没有脱离焦虑带来的压力:“我们当然很想把这个业创起来,但目前这个模式暂时只能做到营收平衡。”



“专注一件事会得到更多新发现”


“我现在比较有危机感,我随时很警惕自己要注意时间,知道玩一会儿就该学了“,19岁的阿炸(化名)已经透露出比同龄人更干练和老成的一面。


● 摄影:雨婷©一筑一事


今年是她通过网络教育上大学的第二年。平时除了在自习室学习,她还在一家星巴克做兼职。“这个学期我有半个学期是在这个自习室学习,最后期末考试结果还不错。”她回忆之前的生活觉得自己浪费了很多时间,时间管理也做得不好。“所以我算是有目的地去找一家自习室来学习,后来发现很适合自己。”


因为生病的缘故,她没能参加高考,而且病症还影响了她继续复读的可能性。“当时是比较崩溃,很难接受这样的局面,明明自己努力是可以干点事情的,但是求而不得,其他人是不努力,我是没有努力的资格”,现在再谈起这件事她已经能够坦然面对:”最后也哭够了,也该寻找新的出路,当时妈妈一直开导自己,并给了我一些选择,我自己也开始思考自己未来的路该怎么走。”她始终强调自己已经走出来了。


那接受之后呢?“重新努力呗“,她笑着说:“以前对自己要求过于苛刻,现在能放宽心,和自己和解了。“


● 摄影:雨婷©一筑一事


阿炸认为在自习室学习更能专注。“我一般是午饭后去自习室,不会学到太久,一般学三四个小时,然后去玩”,她说,“这三四个小时,我就是基本上不动的,不会离开那个凳子,效率非常高。”


对于这份星巴克的兼职,她也是在来自习室之后有目的地去寻找。“曾经也下定决心想找一个兼职但是当时我没有那个自信,找了自习室之后,我把自己的学习和心态都调整到最佳状态,然后希望让自己的生活更充实一点,于是我鼓起勇气去找,结果还挺顺利。”


● 摄影:雨婷©一筑一事


自习室有时不仅只是一个专注学习的空间,还能让人静下心来思考。“我有时候去那里会想事情,拿个笔在那一边玩一边想,可以说是整理自己的心事吧。“或许对阿炸来说,在一个安静的空间里能够与自己独处,是一个想通很多事情的契机。


如她所说:“我们每天都在忙来忙去的时候,根本没有时间把一件件事情想通,但是只有把它想通才能更轻松的上路。”


忙忙碌碌的生活很难让人有空向内探索、关注更深,而是一直在向外寻求声色犬马的刺激和安慰。这样一时可以麻木,不用陷入思考未来的焦虑中,但是久了,心里是否还是会觉得不幸福,迷茫没有方向呢?


“人不可能完全专注,就好像吃饭,不可能我的每一个脑细胞都在想我现在正在吃饭,但是只有当我尽量地关注吃饭这件事,我才会体会每一粒米是什么味道”,谈及专注力的问题,她的比喻质朴而有力:”专注一件事会得到更多新发现,就像可能发现饭都要好吃一点。“


也许不好吃也才会被发现。



“你才24岁啊?你到底是在焦虑啥?”


● 摄影:雨婷©一筑一事


我问Helen:“下周要考了,复习得怎么样?”


她说:“不知道不知道哈哈哈。”


这是Helen的第二次考GMAT。毕业工作一年后的她选择出国深造,“朋友说我工作这一年变得很不一样,以前我是想到什么我就会马上去做,现在我会考虑各种因素,面对很多东西就会束手束脚”,她说起这一年的经历,思绪还是略显紧绷。


“当时刚毕业不知道自己干嘛,其实我大学的时候做过很多尝试,做过国际义工,北京上海实习到处跑,总之生活还算丰富,但是真的到毕业的档口一下子就懵了,不知道干嘛。大学的时候会觉得有人给你兜底,怎么去作都不用太考虑经济上的问题,一下进社会,需要承担自己的生活……”


● 摄影:雨婷©一筑一事


Helen毕业自后找了一份编辑的工作。“当时想得不是很清楚,工作只是过渡,想先保证自己的生活,在这个过程中逐渐清晰自己。”


“那你工作之后又决定去出国留学这个过程是怎样转变的?”我问她。


“没有什么过程,我毕业的时候就知道我早晚要继续读。”她说。


走到生活的转折点,也许常常陷入的自我矛盾之一是,总是以理想化的人格来讨论和设想,却常常以另一副更加务实的面目过着当下的生活。这种思绪的拉扯或许没有意义,但常常产生焦虑。


“工作以后才感受到强烈的性别不平等,在学校里面理解这个东西是很抽象的,而工作这一年感受到的是很确切, 这对我的打击非常大,我想要发出声音,但是很无力,我想出国以后,做更多这方面的研究”,她说道。


● 摄影:雨婷©一筑一事


“我有时候想,没工作这一年,我就去澳洲剪羊毛了,说不定我有不一样的收获,为什么毕业的时候要把自己圈死”,她继续说,“但现状是大多数年轻人根本不知道自己要什么,并不是隔了一年我就能搞清楚自己想要什么,我有个放弃国企工作的朋友打算去私企闯一闯,面试她的HR感叹道‘妹妹你才24岁啊?你到底是在焦虑啥?’”


对啊,我们到底在焦虑个啥?


“你会觉得大家都在跑。”  Helen话里透露出的焦虑是很多年轻人的矛盾现状——我们可以宣称自己更多的可能,但是并未察觉到自己正迅速跟随规则和安逸,然后立刻羡艳同时代那些越矩而出的表率。


● 摄影:雨婷©一筑一事


这时候,或许学习成了一种能让人平和下来的方式,让人感到一种踏实。Helen说:“我认为学习是生活的主旋律,工作有什么用,工作只是为了给学习赚钱而已。”


刚开始准备考试的时候,她试过在家里复习,但是失败了,“学一会儿思绪飘向远方”,她说,“后来发现自习室很神奇,就是进去以后,好像我就能够做作业了。”


自习室的“无诱惑”氛围和自己定下的目标会让人更容易专注。“如果我方向特别清楚,我是不会焦虑的,不管我做到什么地步都不太会焦虑,方向不清楚才是真的很焦虑。”


有了一个方向,才会感觉自己正奔着一个地方去。



“跟着路走,到了现在,发现自己也能做好”


川大附近的另一家名叫“知时自习室”的老板是一对情侣。他们开业半年左右,一直是自己守店,半年没关过门,春节期间才有空为自己计划一场旅行。


● 摄影:雨婷©一筑一事


最近经常来这家自习室的Citrus(化名)正在为来年找工作做准备,她的专业是室内设计,今年刚毕业。“刚好趁着年前的空档不找工作,就过来做一些准备”,她说,“主要是修改简历,完善原来的一些作品,听听在网上额外报的课程。”


当谈到是否喜欢做设计时,Citrus并不是十分肯定,她说:“当时高考辍学了一段时间,后来临时走的艺考这条路,然后跟着路走,到了现在,发现自己也能做好”,她继续说,“我未来基本上应该就走这条路了,没想过改行,不过还是感觉自己算醒悟得晚一点。”


● 摄影:雨婷©一筑一事


Citrus提到危机感是从大三开始出现的,感受到室内设计专业所面临的就业压力。


“危机感是怕不能养活自己,想要更好的生活,我们学这个的群体相对比较难一点,所以要更努力一点”,她回忆起高中时期到现在的巨大转变,接着说:“我高中时辍学过一段时间,当时觉得以后不读书在奶茶店打工也不错啊,但是后来看到别人都在忙的时候,自己很闲,就产生了恐惧感。”


● 摄影:雨婷©一筑一事


在不知去处的情况下冲破桎梏,与迎面而来的未知撞个满怀,这种状态有点像柏拉图提出的“洞穴隐喻”中,那个第一个走出洞穴想要见到太阳的囚徒。


但或许更多人是被困在山洞中的囚徒,看着墙壁上的影子信以为真。



“在物质上富足之后才能干自己喜欢的事”


今年在川大读材料专业的刘同学,最近也常来知时自习室学习。已经结束了紧张的期末考试,他仍然经常在这里学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东西,比如视频剪辑。


“并不是自己现在学什么专业,以后就必须吃这碗饭”,他说。


● 摄影:雨婷©一筑一事


川大这边挺多学生接受付费自习室这种新学习环境。“平时学校的自习室人比较多,氛围没这边好,我个人的目的比较很单纯,就想找个好环境,学一学自己喜欢的东西,或是为未来深造做准备”,他对未来有明确的目标:“我来自北京,刚来大学的时候发现同学都是来自各省的学霸,自己的成绩在班级里一般,当时有一点落差,我现在想要考研考回北京。”


● 摄影:雨婷©一筑一事


当被问及为什么选择考研深造,而不是去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。“做这样的决定肯定会有利益方面的考虑”,他思考片刻说,“不是什么人都能做自己喜欢的事又能养得起自己,目的性太强并不一定是不单纯,可能更多是让自己先过好一点,在物质上富足之后才能干自己喜欢的事。”


接着他提及中国社会的“内卷化”现象,这个概念让我很感兴趣,查阅资料发现:内卷化即在土地资源不变、技术条件不变的情况下,通过简单粗暴的扩大劳动力投入,来提高农业单产和总产量的过程。这是一个边际效应递减的过程——同一块土地,投入2倍的劳动力,很可能只会产出1.5倍的粮食。这又是一个遏制创新的过程——人们专注于压榨家庭内部的劳动力和劳动时间,不再积极寻求技术革新和生产关系革新,永远在低层次自我重复。*


*资料来源:虎嗅网:《如果不能克服“内卷化”,中国经济能有希望吗?》


● 摄影:雨婷©一筑一事


“我就是一个普通学生,现在很多人应该都是这样”,刘同学一句话把话题拉回到现实。


在这次探访的过程中我多次感受到一种碎片化的矛盾感,来自他们表露出的坚定与迷茫、禁锢与打破、盲目与清晰、放松与紧张……


当下作为新一线城市的成都,涌现出越来越多的付费自习室,体现了当代年轻人在焦虑中寻求进步的普遍现状。在这样的社会大环境下,人类学教授项飚在《十三邀》中给当今年轻人的建议是“认命不认输”:“所谓的要认命,不要把自己的家庭背景和目前的艰难看作是要逃避、要超越的东西,而是牢牢把握住它,改善它;所谓的不认输,就是永远不要放弃努力。”


我们认同“认命不认输”,但是,当年轻人身陷“功利洞”,每天匆匆忙忙早出晚归,工作学习以外没有任何个人生活;如果不先打破僵局,跳出洞来,看一看接下来的方向,又谈何继续努力呢?


我们相信,无论这群年轻人最后选择了什么样的道路,他们都曾拥有过开放的可能性。寒冬结束了,年轻人还是要继续努力生活,但有一些改变已经发生了。



后记


这篇稿件成文于新年之前,眼下受新型冠状病毒的影响,我们探访过的自习室正面临新的挑战。


据浸墨自习室的李大喜说,目前自习室延迟开放,他们对自习室做了全面的清洁消毒工作,最终会按照相关部门指导意见重新开放。


他说:“年后一直有同学询问自习室的开业时间,我想大家今年仍有许多目标计划想要实现,我们希望过了这个坎大家都能梦想成真!”


小陆子的知时自习室同样延期开放,“因为自习室场所人员流动性大,容易增加传染几率,对来自习的同学没保障”,她没有太多提及自己的经营困境,反而鼓励大家:“等疫情结束,想做什么立刻去做吧,活在当下,别留遗憾。”


疫情之下,格子间的昏暗和沉默竟然成了某种奢望,还好人与人之间的体谅和鼓励并未因疾病而消散。


不难预见,一旦情况好转,便有许多年轻人会立刻冲进久违的自习室,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,坐下来,继续学习。



延伸阅读

 更多“城市微观察” 



主编  |  牧之、鹤鹤

编辑  |  晚九

撰稿  |  晚九

校对  |  十一

摄影  |  雨婷©一筑一事

设计  |  三金 ©ZASHE杂社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